摘要:高职生源普遍偏低且差距悬殊,因此高职课堂教学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在教学内容方面,要降低理论要求,淡化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要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方法和手段方面,要全面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将工程项目引入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关键词:高职教育课堂教学教学改革 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高职院校的生源数量和质量逐年下降,生源之间的学习基础差异越来越大,对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高职生源现状 高职院校都是在“三本”录取结束后方可录取,各地教育水平和管理要求千差万别,录取学生分数普遍偏低且差距悬殊。尤其是很多理工科专业,文、理兼招,许多高中没有学习物理的文科考生被录取到工科专业。这些学生在高中阶段没有学过物理学,在学习专业课程时遇到困难较多。从教学中发现学生习惯观察和动手,遇到问题不知道如何思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适合感性认知的教学方式。很多学生在高中学习期间很少做实验,缺少基本的实验技能训练和动手能力培养,实验能力较差。针对学生在学习课程中出现的问题,我们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做了积极的实践与探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教学内容的改革 (一)降低理论要求、精简公式推导,淡化不必要的理论推导和证明。 在教学内容选取方面,适当降低理论要求,精简数学公式和推导。高职学生数学、物理基础较薄弱,决定了高职院校学生不能对有关定理的数学公式的来龙去脉像理工科本科生那样搞得一清二楚。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目标应该是掌握这些公式、定理、方法的实际应用,解决实际设计问题,而不必过于强调理论完整。对于内容繁杂、公式推导繁琐的内容没必要花费大量时间,例如:带传动即将打滑时紧边拉力与松边拉力之间的关系式的推导过程;齿轮传动中按轮齿齿面接触疲劳强度和齿根弯曲疲劳强度设计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等等。我们在讲授这些内容时,可以降低理论要求,简精高等数学公式证明和推导过程,把用于推导公式的时间省下来,让学生多利用公式做练习,精讲多练。这样做,减少了学生的学习困难,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高技能技术应用型人才。这就需要结合专业实际改革现用教学内容,突出高职教育特色,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中,结合相关理论向学生多介绍应用方面的内容,教学内容与工程技术、现代科技、现实生活密切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设计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过程。 1.引导式教学过程。“引导式教学过程”的设计,能引导学生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并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理论知识。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从发动机出发,介绍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引出本课程涉及的对象和学习内容。为增强学生感性认知能力,常以日常生活中熟悉的机械如单车、汽车、洗衣机、压力机等为例介绍其各主要组成部分。通过对整部机械的介绍引导学生认识常用机构及其传动和通用零部件,并提出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 2.参与式教学过程。“参与式教学过程”的设计,即通过学生分组讨论、自主学习,自主设计,学生汇报设计成果,发表自学体会等形式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例如:《机械设计基础》课程中“链传动的设计”教学时,利用学生对单车链条已有感性认识,课内让学生讨论“骑单车时链条用久了以后会出现一些什么现象?”这一问题,教师归纳讨论结果后,进而提出“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什么?”等问题,然后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按要求自主学习,然后在课内由小组代表各自就“链传动”中部分内容发表体会,并由教师归纳总结。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 (一)全面应用行动导向教学法。 行动导向的学习有别于传统教育模式,以学习者为核心,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在教学中应突出实践性教学及技能训练。行动导向教学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效果上与传统教学都有根本区别,其教学目标明确,针对性和操作性强,能充分体现职业教育的性质和特点。行动导向教学可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完整的“行动”过程。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独立地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实施计划、评估计划,在自己“动手”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学得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行动导向教学应采用跨学科的综合课程模式,重视“案例”,“解决实际问题”,以及学生自我管理式学习。 (二)项目教学贯穿于课程教学的始终,将工程项目引入教学情景,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采用大量的源于生活、源于生产一线的工程项目,将工程项目引入教学情景,使教学内容贴近生产实际。通过工程案例,综合课程各部分所学知识,提高分析能力。通过工程项目,加大实训训练强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 高职学生都不喜欢教师上课用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让学生感觉是在被动接受知识,心理上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教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感觉枯燥无味,提不起兴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1.动态教学方式——根据现有的设备,在教学中采用动态教学方式,即用仿真、FLASH动画等结合,把静态的图变成动态,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 2.远程教学方式——利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实现网络教学。 3.用先进的CAI课件——大量采用先进的CAI课件,加强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4.工学融洽——一体化教学。为让学生能直观生动地学习,可在课程教学中配备各种教学模型。在教学过程中,讲到某一具体问题,可直接看模型,看原理,讲结构,然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技能。 (四)多开展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多开展课堂讨论,师生互动,营造创造性学习环境。讨论可由学生轮流担任主讲,回答问题,同学们互相讨论。通过对一些问题的讨论,澄清一些模糊的概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开展课堂讨论可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给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表述和与他人交流的锻炼机会。 (五)加强课堂教学管理。 高职学生普遍存在自控能力较差的问题,教师必须重视课堂管理,使课堂教学高效、有序进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首先,教师除了要做好课前精心备课工作外,课中更要以饱满的工作热情组织课堂教学。其次,要创造宽松、和谐、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教师在这种课堂气氛中拉近了师生的心理距离,学生在这种课堂气氛中体会到了探求新知的乐趣,自主地参与了教师组织的课堂教学活动,从而降低了教师管理课堂的难度。 |